海洋環境維護關乎地球生態體系平衡和人類未來。把海洋生態維護好,才幹完結藍色國土的永續使用。

青島西海岸新區有著309公裏的綿長海岸線,超越兩倍於陸地的5000平方公裏海域面積,這是新區引以為傲的資源稟賦,也是得天獨厚的開展優勢。

「雙碳」戰略之下,西海岸新區堅持生態養海,厚實展開海洋資源維護使用管理,施行海洋碳匯工程,統籌推動海洋生態維護修正,全面促進海洋綠色低碳開展。現在,綠水青山便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新區日益深化人心,海天相接處,西海岸藍碳經濟正蓬勃開展。
先行先試 搶占海洋碳匯「製高點」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庫,約93%的二氧化碳儲存在海洋中並在海洋中循環。相對於陸地森林固定的林業碳匯——「綠碳」而言,海洋碳匯被稱為「藍碳」。本年1月1日起,我國首個歸納性海洋碳匯核算規範——《海洋碳匯核算辦法》國家行業規範正式施行。
開展藍碳,西海岸新區優勢安在?又怎麽「碳」路向前?
近年來,西海岸新區勇擔「打造海洋強國戰略支點」國家使命,先行先試,展開海洋碳匯規範體系研究,探究建立陸海統籌的增匯形式,活躍推動碳達峰、碳中和作業,搶占海洋碳匯製高點。
上一年8月,生態環境部、國家發改委等9部委聯合發布《關於發布氣候投融資試點名單的通知》,全國23個市、區入選「氣候投融資試點」,西海岸新區名列其間,成為全省僅有的氣候投融資試點地區。
什麽是氣候投融資?2021年12月,生態環境部等9部委首次對氣候投融資作出界說:為完結國家自主貢獻方針和低碳開展方針,引導和促進更多資金投向應對氣候變化範疇的出資和融資活動,是綠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唐島灣濕地碳匯貸為例。通過專業測評,占地1802公頃的唐島灣國家濕地公園,土壤、植被及水資源的固碳才能近20萬噸,累計可削減二氧化碳碳排放量72萬噸。這些減排量經國家核證後,就可以拿到碳市場進行交易。
以這樣的好氣候作為質押,唐島灣濕地的運營管理方——青島西海岸旅行出資集團有限公司拿到了一筆2000萬元的低息貸款。這筆碳匯貸,以銀行「受托支付」方法專項用於濕地公園生態維護、提高工程。
現在,西海岸新區正勇當藍色「碳」路前鋒:連續兩年在北京舉辦中歐氣候投融資暨ESG國際協作會議、中歐可持續開展青島論壇;獲批建造國內首家天然碳匯交易中心,全國首家天然碳匯研究院落地;中德生態園建造成為國家園區的「低碳範本」,為全國完結碳達峰碳中和供給了解決方案和重要示範;本年將舉辦中歐環境與氣候青島論壇,打造中歐環境與氣候高層對話的新平臺……在國家「雙碳」戰略大局中展示新區擔任。
協同推動 加強海洋生態維護修正剛剛曩昔的端午節,全國首個「負碳海島」——靈山島文旅市場火爆,「吃、住、行、遊、購、娛」全鏈條被深度喚醒。
島上海拔最高的民宿「漁笙·無憂」端午假期一房難求。「我在島上現已住了36年,2000年開了島上第一家漁家樂,現在『漁笙·無憂』也現已經營了3年。咱靈山島被評為全國首個負碳海島,今後遊客會越來越多。」在民宿負責人孫洪玉看來,自家生意越來越好,得益於靈山島越來越嘹亮的綠色「招牌」。
2021年,靈山島省級天然維護區碳排放核算結果獲得我國質量認證中心認證,成為全國首個得到權威部門認證的自主負碳區域,成為探究零碳甚至負碳開展道路的模範。
成為「負碳海島」不是件容易事兒:施行煤改電、操控燃油車增量、動態清理燃油車存量,在島內進行山羊清理、繼續退耕還林……其間,孫洪玉就主動清理了家裏的600余只山羊。
沒有最好,只要更好,生態建造永無止境。
目前,2023年青島海洋生態維護修正工程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建造。該項目位於靈山島,為2023年中央財政資金支持項目。項目秉承「陸海統籌、生態優先、順應天然、協調同享」的理念,將打造「海藍、岸綠、灘凈、島美」的海島生態維護修正示範區。
無獨有偶。近年來,西海岸新區牢固樹立和踐行「兩山」的理念,執行「雙碳」舉動,在促進人與天然調和共生上完結全新躍升:持續施行藍色海灣整治舉動,累計清理岸線137公裏,修建藍灣慢行體系及視覺通廊78公裏;完善「河長製」「灣長製」等長效機製,執行好海洋生態紅線監管製度,試點展開「海上環衛」,靈山灣獲評全國首批美麗海灣優異案例;高水平編製海岸帶及海島維護使用規劃,加強海域及海島精細化管理,拓荒海島旅行線路,構建「山海島」一體化的扇形海島旅行圈;……綠水青山詮釋生態之變,生態之變折射開展之變。西海岸新區正活躍探究協同推動海洋生態環境維護修正和海洋碳匯才能提高的新形式,推動西海岸藍碳實踐走在全國前列。
耕海牧漁 讓「藍色糧倉」愈加豐盈地球上超越一半(55%)的生物碳或綠色碳捕獲是由海洋生物完結的,在海洋中凡不需投餌的漁業生產活動,就具有碳匯功用,海洋草場是碳匯漁業的首要方法。
2009年起,新區開始規模化建造海洋草場。近年來,海洋草場建造作為海洋漁業綠色生態開展先進形式,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新區緊抓這一開展機遇期,堅持規劃引領、方針扶持、示範帶動和科技支撐相結合,鼓勵引導有實力的龍頭企業參與海洋草場建造。
目前,新區已建造海洋草場23處,其我國家級海洋草場示範區16處,全區海洋草場用海總面積10097.6668公頃,形成了竹岔島-靈山灣-齋堂島沿線海域青島最大的國家級海洋草場群,投放各類人工魚礁110萬空方以上。全區海洋草場用海總面積別離占青島市、山東省和全國總數的76.2%、23.9%、9.5%,成為全國縣(區、市)級最大的國家級海洋草場群。
值得一提的是,新區海洋草場的建造愈加著重綠色飼養以及海洋生態環境的修正,在增加漁業資源的同時,海上休閑參觀、海洋科普探秘、海上文化傳播等也都得到開展。
與此同時,新區還放牧深遠海,創立首個國家深遠海綠色飼養試驗區,建造「藍色糧倉」;深化推動漁港環境歸納整治,建造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生態漁港;活躍培養漁業品牌,講好西海岸漁業故事,發布全省首個海洋漁業區域共用品牌「靈瑯八鮮」,上線「耕海記」等系列宣揚產品20余次,將「品牌故事」和「海洋文化」融為一體……碧海藍天是西海岸新區最強的優勢和最大的本錢。開展好藍碳,既是執行好習近平總書記「把生態文明建造作為重中之重」的具體實踐,也是探究「兩山」理論完結途徑的創新舉措。
即將召開的2023東亞海洋協作平臺青島論壇上,2023國際藍碳論壇將以「藍碳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賦能,為海洋經濟高質量開展助力」為主題,討論海洋碳匯的現狀及開展趨勢、海洋碳匯相關方針和技能、海洋碳匯產品價值完結途徑等。
西海岸新區的「藍色『碳』路故事」將愈加豐盈、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