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广东海洋大学领衔建造的国家耐盐碱水稻技能立异中心华南中心、湛江市乡村复兴研究院和预制食品研究院在湛江南方海洋科技工业立异中心揭牌。
据了解,“一中心两研究院”是广东海洋大学发挥高校学科人才优势,以科技立异深度链接工业立异,构建政产学研协同新机制,赋能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展开的严重行动,将为区域立异和乡村复兴注入新动能。广东省科技厅在贺信中指出,华南中心及研究院等立异渠道的挂牌成立,必将成为学校服务乡村复兴战略科技力量。
华南中心:努力耐盐碱水稻要害技能立异 拓荒“藏粮于技”新路径
据介绍,国家耐盐碱水稻技能立异中心是我国农业领域首批启动建造的国家技能立异中心之一。该中心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牵头,联合海南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11家单位协同共建,在全国典型盐碱地生态区设立华南、华东、西北、东北4个区域中心。其间,华南中心由广东海洋大学承建,重点展开南方耐盐碱籼稻培育攻关,承担华南沿海生态类型耐盐碱水稻种质资源维护、种类创制、配套技能研究、改造盐碱地及其工业化推行等任务。
作为华南中心承建单位,广东海洋大学从队伍建造、基础研究、效果转化、工业推行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展开耐盐碱水稻的基础研究和推行应用工作。2020年4月,学校组建成立袁隆平院士海水稻技能立异团队,培育植物新种类近10件,形成了包含海优2号、万胜优天弘4号等在内的一系列重要科研效果。
学校先后在湛江遂溪及东海岛、海南三亚、江门新会和广西防城港等地树立多个基地,展开海水稻种质资源维护、耐盐碱水稻精准鉴定、耐盐碱水稻农业投入品研展开示和栽培演示。通过不断改良配套栽培技能,将海水稻亩产从200多斤提升至900多斤,并实现工业化展开,使农人亩均增收1500元到2000元。构建了“高校+农户+订单农业+互联网”海水稻工业新模式,树立“海红香稻”科技演示基地5000多亩,技能辐射面达20万亩以上,带动沿海地区农人脱贫致富,推动水稻工业转型升级。
“华南中心将集合国内外耐盐碱水稻英才,创建国际一流的科研渠道,大力展开耐盐碱水稻种类选育及配套技能立异研究,不断加大推行利用力度,形成可演示农业科技立异工业链,为提升粮食科技立异和盐碱地生态修复能力,打破‘藏粮于地’空间、拓宽‘藏粮于技’储藏拓荒新路径。”国家耐盐碱水稻技能立异中心副主任、华南中心主任潘新祥表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柏连阳表明,华南中心的正式揭牌,标志着中心建造进入了加速展开的新阶段,希望华南中心加强南方耐盐碱籼稻种类培育攻关,加速构建产学研协同立异机制,加速科研渠道、演示基地、人才队伍建造,力求将华南中心打造成为国家耐盐碱水稻技能立异中心的标杆性区域中心。